国产美女免费视频_很黄很粗很湿很刺激的视频_泰国a级片_韩国电影吃奶喷奶水的电影

QQ咨詢
官方微信掃一掃
宏順傳媒官方微信二維碼

宏順視角

關注互聯網,關注技術開發,透析與分享移動互聯網行業最新動態


淺析虛擬運營在中國的前景與趨勢

2013-02-13 16:12:15

...

一、 用戶發展:5000萬靠不靠譜?

  1、預測: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到試點期末(2015年底)轉售用戶5000萬,占存量市場3%左右。

  2、分歧:有人認為過于樂觀,有人認為過于悲觀。靠不靠譜?因為這是我們團隊預測的,根據目前信息,我個人認為還是靠譜的。這個數據是根據模型計算出來的,其中模型過程參數的取值也參照了我們虛擬運營商的發展計劃,我帶領的虛擬運營團隊,為2家運營商,12家民企提供了移動轉售政策咨詢及轉售業務發展計劃設計的管理咨詢項目,其中8家已經拿到試點牌照。這些客戶涵蓋了面向普通公客的渠道銷售企業、面向個人應用的互聯網企業和面向行業應用的系統集成商,從這些民企客戶的發展計劃來看,有的心氣較高,發展目標都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量級,有的更加務實。綜合來看,我們認為,5000萬還是比較可能實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3、分析:目前全國存量移動用戶有12億多,增量年增過億。30家左右的虛擬運營商,綜合來看,5000萬不算多,也不能算少。大概平均每家100多萬。

  首先,電信業是規模經濟的產業,沒有規模就沒有經濟價值。虛擬運營商必須做到一定規模才能生存。中國移動提出用戶是根,這是個實話,沒有用戶,再好的應用也白搭。虛擬運營商啟動初期,不要關注盈利,應該關注用戶規模。

  即使是面向行業應用的虛擬運營商,也需要快速做大用戶規模。盡管定位于高富帥型轉售商,用戶ARpu較高,盈利較容易,但如果啟動不利,對外專注專業的品牌很難樹立,對內員工士氣也可能受到打擊。

  此外,終端銷售企業也可能做得很大。其難點在于平衡3家運營商的利益。都簽3家,哪家主攻?哪家佯攻?需要內部相應配置資源,不能平均用力。

  互聯網企業在發現用戶的能力不可小看,我覺得有幾家會異軍突起,找到切入點,快速發展。中國人都喜歡多,都喜歡多簽幾家運營商,一窩蜂全上了。這種模式對虛擬運營商的內部能力要求最高,說實話一般企業的能力根本達不到。如果企業能力不能支持同時做大3家運營商的轉售合作業務,怎么辦?只能確定1家主攻,另兩家可以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包括合資或者假合資的方式,對外合作,分享利益,自己也不吃虧。

  實體傳統渠道三家運營商都簽已經合作二年多這次虛擬運營商又兩家已簽 對于實體傳統應該會好很多。

  總之,虛擬運營商快速啟動用戶是王道,想邁過盈虧平衡點,先要考慮清楚多大目標用戶才能收回投資。民企老板的錢不能亂花

  運營商對代理合約機有量的要求,對轉售目標也有要求。3家運營商還會分析和攀比:哪個小兄弟是我的鐵桿。這種情況下,渠道商老板簽了3家后,有喜有憂。必須決策,是轉向互聯網模式,3家通吃?還是原有模式下主攻1到2家?。

  當然,也不必悲觀。機會還是很大。我們需要對用戶有個清醒地認識。按照國際標準,移動用戶是用卡來統計的,不是用人來統計的,所以,現在的用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用戶。目前移動用戶人均持卡量為1.4個,而且這個數字每年還在漲,也就是說,凈增用戶很多是老用戶增卡帶來的。這給虛擬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例如,我可以用中國移動的卡,我也可以用虛擬運營商的“微信X卡”,如果虛擬運營商像香港PCCW一樣,8元包所有微信流量,那我為什么不多用一張卡呢?雙卡終端很常見啊。

  結論:不要忽視民企的創新能力。三大基礎運營商是國企,拿著國家的錢在拼,民企拿自己老板的錢在投資,自然會想辦法掙錢。我們希望試點期間虛擬運營商能更好發展,用戶突破5000萬。

  剛才講到了互聯網模式,下面我們就來談談移動互聯網給虛擬運營商業模式帶來的機遇。

  二、 商業模式:基于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經營

  1、流量現實:電信運營業有話音經營向流量經營轉型:移動通信收入凈增800億元左右,流量收入的增量貢獻達到90%左右。

  2、流量前景:手機上網流量每年翻一番,收入每2年翻一番,前景廣闊

  3、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是流量經營的抓手。增量加速改變存量。智能終端出貨量占比超過70%,增速超60%。目前智能終端滲透率40.8%,2014年突破50%指日可待。目前發達國家已達90%。千元智能機改變全球格局。

  4、轉售模式:由話音轉售向流量轉售轉型。無線寬帶和智能終端運營推波助瀾。未來商業模式創新必將是無線寬帶和智能終端模式的結合。智能終端是互聯網移動化的載體,流量經營是流量+應用的創新。

  5、國外經驗:從國外發展經驗看,金融服務、移動支付、基于云服務的APPs、移動廣告領域是轉售商創新業務、實現業務差異化的重要領域,商業模式創新會為轉售商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6、流量轉售:一定是結合虛擬運營商原有業務,提升原有業務的工具。靠話音差價賺錢的道路必死,靠流量差價賺錢的道路也會越走越窄。必須是和虛擬運營商原有業務結合,提升流量的內涵和層次,也就是應用的創新,才可能走出與運營商差異化的道路,才能讓用戶甘心付錢,才有未來。

  運營商對代理合約機有量的要求,對轉售目標也有要求。3家運營商還會分析和攀比:哪個小兄弟是我的鐵桿。這種情況下,渠道商老板簽了3家后,有喜有憂。必須決策,是轉向互聯網模式,3家通吃?還是原有模式下主攻1到2家?個人看法:一切從方便用戶體驗考慮,虛擬運營商首先是運營商用戶,設置門檻不利早期做快,建議改開放激勵方式做。同時,由協會協調3家全面服務于虛擬運營商。如這樣,用戶可突破5000萬的多倍。

  互聯網模式的威力,舉個例子來分享。FreedomPop是基于Sprint網絡運營的MVNO,于2012年10月開始試運營。FreedomPop在運營之初就提出了名為“freemium”的市場戰略,每月向用戶贈送500MB的免費數據流量,希望通過免費流量刺激用戶的使用,促使用戶購買更多的流量或更高的數據速率。FreedomPop的用戶通過介紹新用戶入網、承諾參與市場調研或觀看廣告,還能獲得更多的免費流量。在2013年3月,FreedomPop還推出了新的增值業務,允許用戶以每月3.5美元的費用,將當月未能用完的流量累計至下月,最多可積累20GB的流量。這些流量還可通過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平臺,與FreedomPop的其他用戶分享。

  我們3大運營商當月流量都不能結轉,這類事情還有很多,都不是站在用戶體驗角度來的,這些都是民企的機會。

  三、 競爭博弈: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

  1、三大基礎運營商格局:中國移動占據64%左右的用戶份額,53%左右的收入份額,80%左右的利潤份額,基本一家獨大局面。

  2、競爭格局的未來:一是有三家的直線競爭變成三十家的網狀競爭,局面更加復雜;二是虛擬運營商加盟,不會改變格局基本面,只會加速中國移動市場份額下降的速度而已。

  3、虛擬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從亂戰從向大治。最終有些企業可能出局,通過被收購等方式結束自己的虛擬運營之旅。從國外發展看,虛擬運營最后也是高度集中,用戶排名前幾的MVNO占MVNO整體市場份額70%以上。美國虛擬運營商合計占全國市場的11%,最大的虛擬運營商TracFone占到11%中的7%。從英國看,虛擬運營商合計占到全國的12%,排名前兩位的虛擬運營商,占到12%中的8%。

  虛擬運營商是助力移動互聯網新格局,民企創新快、接地氣。

  互聯網有70-20-10的規律,老大老=能占到90%,虛擬運營可能沒這么玄,但特點類似。馬太效應凸顯,強者更強。幾個大佬帶著一堆小兄弟。

  虛擬運營商應是游擊戰爭,先快速積累用戶,再經營品牌;

  4、虛擬運營商的競爭手段:必須差異化。目前虛擬運營商挖了很多運營商的市場人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他們了解運營商的打法,并最終制定差異化的打法,避開運營商。如果把這波運營商的人找去,采用和運營商同樣的打法,必死無疑啊。三大運營商是國企,是一個親爹生的3個娃,坑爹不心疼。目前主要手段就是價格戰,存費送機,存費送費,花樣繁多,實質就一個,用成本換收入。民企不能玩這個游戲,玩不起。

  5、虛擬運營商競爭手段和空間巨大:在美國,話音短信免費,按照流量計費的流量共享套餐就是虛擬運營商發起的,后基礎運營商采用。在中國,這種打法的空間巨大。千萬不要跟著基礎運營商大。基礎運營商關注的市場,還是很粗放的,這就是空間,例如,中國移動4G套餐,目前只有138,238,338,這市場細分太粗了,民企空間大了去了。此外,基礎運營商3兄弟血拼的市場,虛擬運營商一定要避開,必要陷入泥潭,例如校園市場,你如果沒有類似微信的殺手級應用,沒有搞定校長獨家經營WLAN的客戶關系,奉勸就不要進了,那3兄弟又是送手機,又是送自行車,就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KPi,根本不考慮掙錢的事情,這種坑爹的市場,不進也罷。

  虛擬運營商市場要從大眾走向小眾化,業務產品應從客戶被動接受變成主動。

  在競爭過程中,大家比較關注的焦點問題是價格,這個問題不可回避,下面我結合盈利空間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四、 盈利空間:理想豐滿,現實殘酷

  1、盈利概況:從盈利的角度看,虛擬運營看起來很誘人,但現實很殘酷。國外多達24.5%的虛擬運營商最終停業或是被收購,領先的MVNO一般市場運營3-5年后實現盈利。所以大部分企業不要期望兩三年就盈利,你的商業模式是否支撐你短期就盈利?

  2、價格爭議:不可回避。前期媒體有幾個誤讀:一是認為運營商給的批發價格極高。這個問題怎么認識,目前價格是初次達成協議的價格,也是基礎運營商主導的,虛擬運營商沒有談判實力,光忙著簽約了,還沒有搞明白其中的貓膩。簽了以后又覺得價格太高,在媒體上炒作。

  其實這個價格早在我們的預期之類,就像談戀愛,初次見面,就想要基礎運營商敞開胸懷,怎么可能?如果民企希望依靠差價躺在家里數錢,那理想太過于單純了。

  這個價格是比較高,但是可以調整的,一旦轉售用戶發展不力,電信和聯通還會調整。

  媒體第二個誤讀,是認為政府應該管價格,國外確實有個別國家對主導運營商規定強制接入,并且規定價格折扣,但虛擬運營的發展不是靠這個措施來刺激的。還主要是弱勢運營商推動的。假想,政府規定,中國移動必須給4折,如果中國移動在商業條款其他環節動心思,例如,中國移動在支撐系統租賃上面耍點手段,虛擬運營商的發展空間同樣不會大。

  攜號轉網試驗,天津和海南兩個省中移動一年才損失幾萬用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我們很多虛擬運營商對游戲規則,對商業協議的貓膩并不清楚,我想慢慢會清楚的。因為有我們這些人啊。

  3、虛擬運營商如何實現財務盈利?

  第一,對于行業應用型的虛擬運營商,如果有穩定的客戶關系,盡管客戶規模上不會太大,但最有可能實現率先盈利,因為投入相對少。客戶關系是關鍵,行業信息化方案只是必要條件。如果連信息化能力都沒有,就別玩了。

  虛擬運營商核心不是存量客戶和產品,而是靈活的計費、業務、客服平臺,三大運營商平臺已經建立很久,很多有創新業務無法實現。

  第二,對于互聯網型的虛擬運營商,本身不會對盈利很關注。京東虧損了多少年了?會關注移動轉售業務盡快盈利?我想不會的。互聯網企業管用的做法就是先做大流量再說。互聯網企業舍得投入,所以,用戶規模可能快速雄起,盡管轉售業務在財務是不是很好看,但轉移的價值很大,會促進其他業務做大。對互聯網企業來講,轉售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前期很多互聯網企業沒有申請虛擬運營牌照,有些是疏忽了。騰訊不是,騰訊是考慮到運營商的抵觸感情問題,明智的做個無冕之王。

  互聯網企業進入,虛擬運營商重新構建移動互聯網格局:手機終端入口,建議未拿到牌照互聯網企業快速投資、并構、合作于19家已拿牌照企業。

  第三,對于渠道型的虛擬運營商,由于拿到了多家運營商的合作協議,如何盡可能的用互聯網思維來發展業務減少成本是當務之急。如果還是守著原有網點的發展模式,發展虛擬運營業務和代理運營商的合約計劃有什么區別呢?而且,還沒有代理合約計劃掙錢。對于渠道型的虛擬運營商,除了It投入,人員投入也是巨大的。且不論挖運營商的高級人才需要成本,就是搭建一個運營服務體系,也是人才需求巨大。建議這些渠道商多招一些互聯網人才。能否平衡好3家運營商的利益,能否平衡好轉售和代理的協同,在保證原有代理業務收益不減的前提下,快速做大規模,是成敗關鍵。在幾類虛擬運營商中,貌似渠道最容易最簡單,其實最難。

  總結一下,今天的主要觀點是:

  1、用戶發展:5000萬靠譜,空間巨大,試點企業有先行先試優勢。

  2、商業模式:基于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經營。商業模式創新決定成敗。

  3、競爭博弈: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最終預計是幾個大佬帶著一幫小兄弟混。

  4、盈利空間:理想豐滿,現實殘酷。是走高富帥的小富即安路線,還是走大規模正規軍的路線,都有要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不要期望快速盈利的企業,才能做大規模。這就是悖論。

相關閱讀




在線咨詢
在線客服
微信咨詢
咨詢
試用
4.0